BRT再見 優化公車接替上路
去年7月上路的BRT,沒想到才1年就說再見,成為全台最短壽命的大眾交通運輸,10公里免費公車和優化公車專用道同步登場,市府交通局模擬車況,可以比BRT快10分鐘的旅行間,將在7月8日見真章。
台灣大道是台中市重要門戶,歷任首長爭相開藥方救交通,BRT去年7月試營運,1年培養每天5萬多人次搭車人口,所以當市長林佳龍說,現行BRT不是真正BRT,是「還沒出生的BRT」,沒有所謂「廢與不廢」,引發挺BRT的市民和學生不滿。
林佳龍要第1個月就要讓台灣大道暢順安全,海線民眾恢復班次,還有新路線到機場,不只未來9大幹線,明年初還要推出其他新路線,最大目標是打造台中市為「公車之都」。
為印證BRT改革之路,市府民調顯示,不到3成搭過BRT,7成支持BRT改為公車專用道,不到2成認為BRT改善台灣大道交通,6成6認為BRT塞車更嚴重,林佳龍要繳出的第一張成績單,市民也想知道「行不行?」
「拆除容易、改善難!」對廢BRT不廢車站,減少20億BRT建設公帑浪費,但不解為何當初車站不蓋在馬路中間,方便候車民眾來往搭乘,林佳龍說出不為人知的秘密,車站不蓋在路中間,是因台灣大道闢建至今未補償徵收費,車站蓋中間馬上就被告,地主也會要求要補償。
台灣大道去年7月掀起BRT搭乘風潮,今年7月優化公車專用道取而代之,1年內實施兩次新大眾運輸模式,當政者目的都是想避免台灣大道交通陷入「心肌梗塞」窘境。
大砍BRT是否奏效?林佳龍難掩壓力,「各界都在看BRT改善,穿著衣服改衣服很辛苦」,被他視為「兒戲、騙局、一場災難」的BRT,7月8日「300路」公車將取代BRT,必須以具體績效向市民證明「改革有理」。